天文愛好者幾乎沒有不知道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吧?自從1990年4月由“發(fā)現”號航天飛機攜帶升空以來,這架巨大的望遠鏡為我們展示了數萬張令人驚嘆的星空照片,為人類認識宇宙、探索宇宙作出了卓越貢獻。但是你知道嗎?“哈勃”并不是美國發(fā)射的第一架太空望遠鏡,在它之前的14年間,美國已經成功發(fā)射了8架幾乎一樣的望遠鏡,而在“哈勃”升空之后,又有8個新的望遠鏡進入軌道,然而這16個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幾乎從沒有公開過,我們只知道有“哈勃”。
哈勃望遠鏡成果豐碩
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這16個從不拋頭露面的望遠鏡有一個共同的名字:偵察衛(wèi)星,你也可以叫它們“間諜衛(wèi)星”。
提起間諜衛(wèi)星,“鎖眼(Key Hole)”的大名無人不曉,它就是美國光學偵察衛(wèi)星的統(tǒng)稱,代碼都以KH打頭,從最早的KH-1一直到最新型KH-12。
美國“鎖眼”家族
早期鎖眼衛(wèi)星使用特殊的膠片,當一次偵查任務完成后,膠片會自動裝進一個熱防護盒子里彈射回大氣層,盒子到達距地面一定高度時釋放降落傘減速,再由飛機在空中回收、沖印出照片。要是回收不及時,膠片會沉入海底并銷毀。
與此前型號不同,KH-11 KENNEN首次采用了數字成像和星地間數字傳輸,徹底擺脫了扔膠片的麻煩,同時也為其后的哈勃空間望遠鏡蹚出了一條道路。
情報人員在分析圖像
早期間諜衛(wèi)星的圖像解析力取決于望遠鏡口徑和膠片顆粒度,要想拍得更清楚就需要降低軌道高度。KH-9的最高分辨率約0.6米,盡管與今天許多民用衛(wèi)星差不多,可以拍攝蘇聯(lián)機場上的飛機,但這是在160~220公里的高度上取得的,空氣阻力大大壓縮了衛(wèi)星的壽命,即便帶有推進器,KH-9最短的只運行1個半月,最多9個月就墜毀了。KH-9很貴,20顆衛(wèi)星總價146.6億美元(2019年),平均每顆衛(wèi)星重13.3噸、成本高達7.33億美元,當然了,這點錢在冷戰(zhàn)時期根本就不是個事。
KH-9拍下蘇聯(lián)機場
我們知道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主鏡面直徑達到2.4米,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,這是軌道上直徑最大的一塊反射鏡面,然而卻不是第一塊2.4米鏡面。早在1976年12月,KH-11首星(OPS 5705)就已經發(fā)射升空,它的外觀與尺寸跟哈勃望遠鏡幾乎一模一樣,就連內部結構也近似。這并不奇怪,因為KH-11系列與哈勃本就是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“同胞兄弟”。
KH-11與哈勃望遠鏡幾乎一模一樣
哈勃望遠鏡的角分辨率達到1/20弧秒,能清晰記錄幾億光年外的星光,如果將它調轉頭來拍攝地球,理論上能在540公里高的軌道上分辨地面30厘米的物體。但實際上哈勃并不能做到,因為它是針對拍攝遙遠星空設計的,地面對于哈勃來說太亮了,聚焦的光線會燒壞傳感器;哈勃成像速度比較慢,它與地面的相對速度高達27000公里/小時,因此照片拍出來會很模糊;加上大氣層湍流的影響,哈勃幾乎沒辦法拍攝地面。
與哈勃不同,KH-11只看地球
為了窺視地面的蛛絲馬跡,KH-11經過專門的設計。它的副鏡連著6根石墨環(huán)氧樹脂支架,每個支架上都安裝了伺服電機,通過控制這些電機可以調整副鏡,從而實現聚焦成像。除此之外,KH-11還有更強大的陀螺儀和三軸穩(wěn)定控制系統(tǒng)、更強推力的發(fā)動機、計算機和通訊系統(tǒng),當然它也更重。哈勃望遠鏡的發(fā)射重量只有11.1噸,而早期型號的KH-11干重為13.3噸,后期版本竟重達19.6噸。
KH-11據稱能分辨地面直徑16厘米的物體,識別車牌很難,但分辨車輛或者武器的型號應該輕而易舉。為了平衡軌道高度與使用壽命的矛盾,KH-11大多采用最低約250公里、最高500~1000公里的太陽同步橢圓軌道。
目前在軌的KH-11(12)
到目前為止還有大約4顆間諜衛(wèi)星在繞軌飛行,這幾顆衛(wèi)星基本都已經替換為KH-12型,它的主鏡尺寸達到3米,并且攜帶了更多燃料,能在軌道上堅持更長時間。由于主鏡更大,KH-12的分辨率能接近10厘米,已經達到了軌道相機的極限。據說它還能實現隱身,不容易被地面發(fā)現和追蹤,并且還能抵抗地面激光武器的攻擊。
如此先進的間諜衛(wèi)星,它的價錢自然也不便宜。NASA為制造哈勃太空望遠鏡大約花了47億美元,KH-11和它的改進型KH-12盡管是批量生產,但單顆衛(wèi)星的采購成本(2019年)竟達到50億美元,甚至比尼米茲級航空母艦(CVN-77)還要貴。如此昂貴的衛(wèi)星當然不是沒有用處,從已經解密的照片看,它不僅拍到了“六爺”的身影、蘇聯(lián)的航母、拉登的院子,還抓拍了霍梅尼太空中心火箭爆炸后的廢墟,成果還是很豐碩的呢!
KH-11解密的照片
關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
回復【博物學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
?